查看原文
其他

昆仑万维方汉:GPT-4的出现是人类进化史的第二次进化 2023年是硅基生命的元年

拥抱变化的 昆仑万维集团 2023-05-01
2023年3月16日晚,哈佛商学院教授朱峰对话昆仑万维CEO方汉,围绕主题“ChatGPT: 奇点来临 ?”进行了一场线上对话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、技术趋势及未来发展方向。众多哈佛商学院校友和企业管理者参与了此次活动。
昆仑万维从前几年开始布局 AIGC 领域,致力于在 AIGC 模型算法上的技术创新。目前昆仑万维和奇点智源合作开发中国版类 ChatGPT,预计今年内将发布中国版类ChatGPT,并且会将代码开源。昆仑万维走在AIGC行业前列。

▲强强对话▲

▲观点碰撞 妙语连珠▲


以下为对谈精选部分







Part1 今年有可能是硅基生命元年

朱峰: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ChatGPT奇点降临, 您同意这个观点吗?从您的角度,如何形容ChatGPT?

方汉: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,这是一个奇点。任何一次技术进步都代表着泡沫的兴起,任何一次技术进步都是螺旋式的发展。

这是机器算力第一次改善人类神经元的数目,大家都知道人类大脑神经元大概是140亿-160亿;而大文本模型的参数,如GPT3.5可能是1750亿。

大模型出现了思维链条,也就是结构涌现,代表人工智能开始具备了人类的推理能力。我们认为今年是人类进化史的第二次进化。第一次进化是人类从猿猴变成人,第二次进化就是人类从碳基生命进化为硅基生命。今年有可能是硅基生命的元年。

▲天工巧绘SkyPanit 绘制硅基生命▲

它的意义不亚于人类在进化史上第一次诞生语言。因为语言使人类首次跨越了近亲猿猴,走上了与地球上所有动物都截然不同的演化道路。我认为ChatGPT代表的大模型的演化也是非常关键性的节点。

朱峰:我了解到昆仑万维是2020年开始布局,您作为昆仑万维的CEO,当是怎么发现机会并且决定进行布局的?

方汉:这是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。昆仑万维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,海外收入占比75%,主要与内容和社交相关,昆仑对内容相关所有科技进步都非常关注,也想寻找第二条曲线。

2020年6月GPT-3大模型出现的时候,当时它还没有涌现出如此强大的推理能力,但在内容生成方面具备极大潜力,所以我们当时就决定无论如何要跟进。在内容生成领域,文本取得突破之后,图片和视频也会紧随其后。随着AIGC的工具出现,用户创造内容的门槛会极大降低,速度和质量会极大提高,这会颠覆整个内容生成领域。

我们义无反顾开始布局,做了三年后,赶上ChatGPT的出现,发现这不仅仅是AIGC,而是跟通用人工智能(AGI)挂钩。于是昆仑加大投入,加入到ChatGPT训练或者说大语言模型的大规模军备竞赛当中。

朱峰:您觉得中国的公司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追赶,最主要的突破难点是在哪里?

方汉:ChatGPT到现在为止全世界也只有一家公司做出来,就是OpenAI。包括谷歌、Meta这样的大公司也都在追赶。

中国人相信持之以恒方得始终。所以我觉得中国版的ChatGPT是一定会出现的。它的难点在于:

首先是投入,入场券大概是5000万美金到1亿美金。超过千亿级别的大模型,它的训练大概需要1000-2000张A100的卡,硬件成本约5000万美金,加上人力、电力、网络支出,一年需要5000万美金到1亿美金的投入

其次是数据量,难点在于中文文本的数据质量不够高。客观来说,人类自从近代以来所有科技、人文知识的第一展现渠道仍然是英语,英语涵盖了人类目前大多数的智力劳动结果,中文覆盖率则只有30%-40%。

当然,这些局限性可以用英文来补足。大模型迁移能力会非常强,训练到极致时,所有模型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。

中国追赶ChatGPT,最大的难点其实是工程上技巧和经验。OpenAI花了五年时间去走GPT路线,谷歌、Meta和其他公司全部走的是Bert路线。中国大部分公司也是走Bert路线。所以说它有了五年的工程积累,让其他公司在追赶的时候颇为吃力,而且它并不开源。

任何先进的技术,想长久保守机密非常困难,技术的普及一定是随着时间而增大、增快的。我们相信,技术上的门槛和工作上的trick,在中国全体工程师努力去追赶的情况下,很快会被抹平。

所以我个人预计中国要制作出达到现在ChatGPT百分之百水平的产品,在2-3年内应该可以实现。

持续进行的大规模军备竞赛,主要指多模态的大模型。比如像GPT-4、GPT-5,我们中国企业要长期追赶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事情。

朱峰:那您觉得公司如何在自己的业务端,更好地应用ChatGPT?

方汉我个人看法是,任何可以在电脑上完成闭环的工作都可以大幅增效。我们日常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是可以在电脑或移动端完成闭环的,另一种是无法完成闭环的。例如,打车或者叫外卖,虽然在电脑上完成了操作,但是最后服务是线下的司机或外卖员,这就是线上跟线下有交互的工作。

在电脑上闭环的工作,除了office系列,就是Adobe的美术设计工具全家桶,以及所有程序员需要使用的编程工具全家桶。这些在电脑能上完成闭环的工作都可以通过ChatGPT进行大幅的增效。

想象下ChatGPT就是一个行业研究员,一个咨询师,或是一个秘书。如果工作中间有这样的角色存在,那么ChatGPT就能够对你的工作有大幅的增效,对于所有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机会。使用ChatGPT或者AIGC工具能够大大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,让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,先到者得。







Part2 AI暂时不会取代人类

朱峰:人对未知是有恐惧的,好莱坞电影当中总是出现AI能够取代人类的桥段。对未来进行一些展望,人类是否能够很好与跟AI共存?对我们下一代意味着什么?

方汉:AI进化成仿真人,把人类关起来当电池,这类电影桥段对现实也有影响。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人类文明——把碳基生命的人类大脑看做唯一的智慧,还是说硅基生命的人工智能也代表人类智慧?这在哲学和伦理上有很多探讨意义。基于现实来说,我认为人工智能的进化,短期之内完全达不到威胁人类的地步。

对于90后、00后来说,AI就是新时代的计算器,或是电脑工具。他们用起来非常如鱼得水。所以我觉得不用恐惧技术,技术从目前来看仍然是让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好。

举个例子,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养老。我认为,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到非常完美的机器人陪护。还是那句话,拥抱变化。只有拥抱变化才能生存得更好。

朱峰:《华尔街日报》有篇文章认为,“ChatGPT大语言统计模型在解决AI问题上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个错误,因为它解决不了价值的判断和真伪的问题”,您如何看待?

方汉:业内人士对于ChatGPT目前的局限性是有非常清晰认知的,它现在只能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归纳整理和推理的工作,但这只是个起点。现在最好是耐心观察,不要简单的下结论。







Part3 ChatGPT商业化展望

朱峰ChatGPT是对生产力非常有助力的工具。从行业的角度来看,您觉得ChatGPT会对哪些行业造成一些威胁,又会对哪些行业有较大助力?

方汉:比较极端地看,如有冒犯,大家不要介意,首先ChatGPT导致所有知识工作者的价值缩水,专业度不够的人将被AI取代。以前机器取代人力是取代体力劳动,而这一次是部分脑力劳动的工作将被替代。
这或许将导致一些行业产生极大的两极分化,顶级专业人士生产力呈百倍提高;中间层的人士可能面临失业;底层从业者的效率会提高,胜任更多、更复杂的工作。office里面能够完成工作闭环的工作,比如编辑、运营、文案、策划、律师、程序员、教育行业、编剧等,都会受到较大冲击。
朱峰我觉得ChatGPT写的东西要比我好很多,从社会就业角度,尤其今天听众当中很多人都是知识分子,ChatGPT对个体的职业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?
方汉只要跟线下相关的行业,短期内很难被取代。谷歌刚刚发了一个大模型,它的作用是给机器人下一段文本指令,让机器人打开抽屉,找一盒蓝色的药片。机器人不用任何预先的轨迹指导就能走到桌子边上,拉开抽屉,视觉扫描,找出蓝色的药片。这才是大模型对于线下的造成的威胁之一。由于线下的落地周期非常漫长,所以我认为对于线下就业以及实业暂时没有影响。因为ChatGPT没有办法替代人去生产实物。
对于个人职业的发展来说,利用ChatGPT及其他的AIGC工具来提升自己的生产力,他的产出会变得更多。大家看动画片可能会经常看到宫崎骏和新海诚这两个动画导演。这两位导演都是在40岁左右拍出了自己最成功的作品。因为只有他的能力和威望达到一定程度,才能管理一支200人的团队,花一年时间去完成一部世界级作品。
在ChatGPT和其他AIGC工具出现之后,像宫崎骏、新海诚这类创造力特别强的顶级导演,可能只需五六个人,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做出同样质量的动画片。也就是说善用工具者、创造力强的人,生产力将会呈百倍千倍地放大。
朱峰您觉得国内的ChatGPT商业模式会有创新吗?
方汉:首先,不用太担心ChatGPT的冲击,保持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去应用。作为B端的企业,最有价值的仍是这些行业数据以及企业在该领域里的深耕与积累,可以将企业的积淀与AIGC结合起来,提升企业的竞争力。
所以,我认为国内的商业模式创新,首先出现在B端的企业服务领域,其次是在C端的UGC工具领域。ChatGPT为什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只花了三个月就达到1亿用户的产品,因为ChatGPT做了两件事,一是帮助上班族提高效率;二是帮助企业盈利,实际上就是“C端增效、B端降本”
朱峰您对投资者和创业者会有什么样的建议呢?他们应该怎么样更好的考虑投资,或者在ChatGPT方面进行创业?
方汉肯定是拥抱变化。其实大家都有自己最熟悉的赛道。一定要反复追问,我的赛道有哪些数据?把ChatGPT、AIGC技术与我的赛道结合之后,能产生哪些效果?是降本、增效,还是给生产、销售以及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变化?
很多做大模型的企业喜欢去做裁判员,也做运动员。若无行业资源,只是B端的创业者的话,难度比较高。而C端相对公平,C端用户几乎没有垄断的出现,增长速度相对会快一些。
判断标准还是一句话:是否真能落地,如何落地,而不是一个概念。根本依据就是要判断C端和B端对它是不是真的有需求。
以前很多技术创新停留在概念层面,这一波ChatGPT和AIGC的差别就非常大了。我以前给我孩子修改作文,平均要改10多分钟。现在我直接把我孩子的作文放入ChatGPT里面,10秒钟就出来结果了。我再稍微花1分钟润色一下,效率就几乎是十倍百倍的提高。
生产力上的提高,帮助C端、帮助上班族去提高生产效率,帮着企业去省钱,这类技术一定落地是非常快的。所以说我觉得大家去判断ChatGPT的创业企业值不值得投的时候,直接看它的最终效果是否真实就可以。
END


GPT-4来了,少数聪明的机构已经提前用上GPT-4了!

外媒报道昆仑万维ChatGPT进展  生成式AI大有可为

一张图告诉你,狂飙ChatGPT的大厂,谁在追风口?谁在动真格?

昆仑万维CEO方汉:ChatGPT的开源来得有多快?

昆仑万维的AIGC进展到哪了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